代码与代码之外

Code and Beyond

办公室里的圈子与爱情

在办公室工作十年有余,参与了很多事,旁观了很多事,模糊的边缘也能更清晰的去界定了。

现在的公司成立两年来,发展过两场办公室爱情,一对二十多岁,另一对三十多岁。但都没过多久便只留下一个,二十多的姑娘和三十多的哥们后来离开了。

公司经营整体分两条线,其中一条拖累了另一条,这矛盾很久以来无法解决。最终某领导通过非官方的跨部门组建了小圈子,亲自指导明确目标,反而将矛盾大大的淡化。

我旁观了三个事情的全程,还因从研发转到售前岗而参与了两条线的工作,细细琢磨一下还是有点收获的。

之所以思考这些,也是由于现公司和前东家在管理方面的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对很多事情而言,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可能让人比较费解。结合标题举个例子来说,我支持各种形式的爱情。包括但不限于 :同性恋、老少恋、师生恋、挖墙角、婚外恋、三角/四角/五角恋等等,当然也支持办公室爱情。但对魔力无比的像黑洞一样吸引各路人马的办公室圈子,我倒没啥兴趣。

因为工作关系,跟同事谈过这些事情。我把如上观点扔出去之后,他说你这三观太扭曲了!这是我从小落下的病根,早已经放弃治疗了。

挺多网友把山东人当作封建余孽一样的存在,地域间偶然的互相伤害一下,地域内必然的自我吹捧一下,这都是正常的。

但我是不正常的,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却背叛家乡,更靠近网友的看法。因为在漫长的中小学生涯,让很多“为我好”的人失望了。但我回首过去,却毫无遗憾。

可能出于类似的一点点反社会性格,我对拉拢一批人边缘化另一批人的办公室圈子本能的敬而远之,我不加入任何圈子,但我对它的看法是中性的。

圈子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从本能的角度看人和羊其实差不多,都本能的希望加入某个群体。圈子像加了热水的保湿杯一样对外冷对内热,多数人都想加入,多数人都不敢与力量更强的圈子进行内部竞争。

多数情况下圈子对办公效率是不利的,某学者推崇的办公效率更好的实现应该是有明确对外竞争目标下的内部缠斗式。即资本方或领导者指明对外的竞争方向后,团队齐心把蛋糕尽量做大,然后个人为自己抢更多蛋糕。

因为圈子的力量远胜任何个人,它可以将内部竞争者各个击破。但在对外竞争中往往表现出低效一面,因为圈子为了组织内部众多个体,可能更多的会为了照顾内部的公平而必须损失效率,也可能会因为不想机会留给外人而主动浪费公司的资源。

以短期效益来看,多数情况下加入圈子会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尤其是当所在部门只有一个圈子时,利益分配会因为缺乏实质性制衡的力量而分化,此时圈子里的人受益。

即便我对加入任何圈子都毫无兴趣,但我也认可:如何打造和经营一个圈子,如何与圈子相处,是领导能力的一部分。

与解决我们公司的目前经营的小矛盾不同,前东家作为一个体量比较大的公司,里面的圈子却更多的发挥了内耗的作用。

有一个前程序员同事被空降兵管理者组圈排挤,最后还闹了一个通报开除的结果。若干年后我再听到他的消息是在新闻里,这时的他已经是锁库跑路的网红程序员(名字就不说了)。

前东家出现若干次小团伙拿着公司的软件成果集体离职创业,而且很幸运的:我参与的项目代码就被克隆到外面去了。很多同事对公司管理非常灰心,但在一个跳槽即涨薪的大环境下,大家利益方面并没有受损。

但与现在公司不同,前东家对经常出现的吃窝边草的兔子无比宽容,从来没听说有人因此离职。各种香艳故事轮番上演:旁观相差大几岁的姐弟恋,那个弟就坐我前边;安慰过被绿的兄弟,坐我旁边;见识了一个办公室的某帅哥光速换老婆;还有两个“陌生同事”偷偷谈到结婚。也见证了反面教材某安哥换了好几家公司,仍然光棍了这么多年。

前东家迷漫着象牙塔风气,对这些事我向来支持,发乎情足矣,把持不住的时候没必要止乎礼,就放肆的享受吧。大公司经营是对管理者能力的考验,办公室爱情对经营大局的影响,大约与重力对拉屎的影响相当。

但是对一个二十多人的小公司而言,重要岗位的两个人好上了,有些很重要的事情就不稳定了。某销售曾对我吐槽,那大哥总是时不时善意提醒一下:这单子你不要跟了……

这两位三十多岁的人谈恋爱,那真是:老房子着火,没救了。能在这个年纪这么投入的谈感情,我是很羡慕的,但对工作确实影响颇大。后来这大哥辞职干自己的事业去了,祝福他。

另一位小姑娘更是投入,爱到泛滥成灾,偶尔还和客户抢时间,后来老板看不下去了……

前段时间集思录有一个帖子,讨论中年最后悔和最不后悔的分别是啥,多数人的答案是健康和爱情。集思录应该是国内平均水平最高的投资社区了,有一些人活的很明白,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索。

据说苏格拉底曾曰过:无论如何选择,终将后悔。不能用二元的对错来定性的事,在有限的一生里充分经历充分享受,活的精彩开心才好。


2019-05-20 深圳

每年的这个日子,都好费脑筋。